成果名称: | “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蚕桑安全生产模式建立及示范推广 |
登记日期: | 2021-05-07 |
完成单位: | 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完成人员: | 何镜新,杨琼,李庆荣,黄添就,邢东旭,何炳森,肖阳,刘武林,陈金联,陈永强,叶明强,祝开,李丽,黄天希 |
研究起止日期: | 2015-09-01至2017-08-31 |
主要应用行业: | 农、林、牧、渔业 |
高新技术领域: | 现代农业 |
评价单位: | 清远市科学技术局 |
评价日期: | 2020-07-07 |
成果简介: | 一、项目来源及主要内容 “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蚕桑安全生产模式建立及示范推广(2016C009)项目为清远市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由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 项目财政下拨经费30.0万元,按合同书规定,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分配经费21.0万元,主要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统筹实施、“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蚕桑安全生产模式示范基地建设及技术示范推广。参加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分配经费9.0万元,主要负责蚕沙消毒技术、蚕沙堆肥发酵工艺及相关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二、合同指标完成情况 1、蚕沙化学消毒技术规程研究 根据对不同养蚕季节蚕沙样本病原分布调查,明确了蚕沙中蚕病主要分布在蚕沙表面的基本规律,确定了蚕沙表面作为消毒的重点,结合显微镜镜检和生物试验调查结果筛选得到消毒效果最优的消毒配方组合“及消毒方法,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适用的蚕沙专用消毒剂及使用技术规程。 2、蚕沙堆肥工艺及堆肥高温对病原灭活的关键阈值研究 系统研究了蚕沙堆肥化处理过程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种子发芽率)等参数变化规律。确定了蚕沙好氧堆肥的基本技术参数为:起始含水率在50%-60%,pH6.5-8.5之间,C/N在20-30之间。提出蚕沙堆肥腐熟度评价标准为:堆肥温度达50 ℃以上并持续7d以上;蚕沙堆肥成品呈深褐色或黑色,无刺鼻性气味,呈泥土味;T值≤0.9,发芽指数≥50%为基本腐熟,T值≤0.7,发芽指数≥80%为完全腐熟。 确定了堆肥温度对家蚕病原的灭活阈值为:堆肥温度50℃≥5天。 3、“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蚕桑安全生产模式研究 根据蚕沙表面消毒和好氧堆肥的研究结果,提出“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原蚕区安全生产模式,内容包括: ①蚕成熟上蔟后,先把蚕座上的病死蚕拣出集中消毒处理; ②对蚕座蚕沙撒一层新鲜石灰粉(每张蚕种约1公斤),以蚕沙消毒剂(喷湿洁) 兑水10 公斤,对蚕座进行均匀喷洒消毒,保持湿润1h;或者将 2 公斤石灰与喷湿洁主剂 30 克混合,充分混合均匀薄撒一层蚕座,保持 1 小时; ③拣出桑枝条集中处理,蚕沙集中搬到蚕沙池集中堆沤,在蚕沙表面覆盖一层菌糠、蘑菇渣或前期已堆沤好的蚕沙材料; ④经一个多月的堆肥处理后,蚕沙熟化,即可做肥料使用。 4、示范基地建立 在原蚕村小江、合水和高峰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全面推广“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安全生产模式。 5、论文、专利完成情况 发表论文2篇,申报专利2项,名细如下: ①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蚕业科学,2016,42(1):148-151 ②增施蚕沙有机肥对桑园土壤酶活性以及桑叶产量的影响,蚕业科学,2016第六期(已录用排版) ③受理专利“一种蚕沙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201510814634.5) ④受理专利“一株来源于蚕沙的高效解磷解钾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2016103035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