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清远市财政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08-09-17

清远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38在清远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远市财政局局长  吴显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清远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严格依法理财,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继续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深化完善各项财政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收支管理效益,确保三化一园战略的实施。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5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539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年度预算113,095万元的117.19%,比上年增收37,240万元,增长39.08%。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81,498万元,为年度预算235,754万元的161.82%,比上年增支67,127万元,增长21.4%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04,494万元,其中,中央、省税收返还28,391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5,95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5,479万元,取消农业税补助4,240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5,673万元,转移支付补助、专款和省的一次性补助收入140,033万元,省专项拨补及省批复上年决算增加补助68,996万元,调入资金3,186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389,798万元,其中上解支出6,811万元,部分县(市、区)增设预算周转金1,489万元。总收总支相抵后,结转下年度使用专款13,999万元,净结余697万元。全市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直地方财政总收入62,06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005万元,为年度预算28,016万元的110.7%,比上年增收7,263万元,增长30.6%。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专款和省的一次性补助收入32,443万元,县上解收入76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00万元,调入资金1,151万元,上解省支出3,395万元。市直财政总支出62,044万元。其中,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6,838万元,补助县(市、区)支出5,026万元。总收总支相抵后结余20万元(2005年全市和市直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2005年,为确保全市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收入监管,确保年度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针对我市财政收入基数低,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的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及时更新理财观念,坚持收支两手抓,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收入监管,改进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加强财税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建立财税部门专人负责分片抓收入的制度,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抓紧收入的征管,做到应征尽收;按季度分解收入计划,落实征管责任;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和落实《预算法》的宣传活动,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整、真实、可靠。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把未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壮大地方财力,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2005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二位;来源于清远的财税总收入达32.9亿元,同比增长31.1%。全市有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英德首次超过2亿元,清新县成为我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突出改革创新,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

各级财政部门围绕重规范、重实效、重配套,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财政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1. 不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科学性为重点,不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在充分总结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06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方案》,调整了经费定员定额标准,提出了2006年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加强对县(市、区)改革的指导,确保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市顺利推进。在2006年部门预算的编制中,全市所有县(市、区)在县(市、区)直单位全部铺开。

2. 积极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建章立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清远市市直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二是规范财政部门银行账户,按照《清远市市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把关,认真履行程序,及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三是按照试点的工作要求,积极与试点单位联系,多听取意见和情况,为下一步增加试点做好准备。四是按照全省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指导督促各县(市、区)财政局开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3. 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制定了《清远市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和《清远市政府电子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加大政府采购工作的宣传力度,建立了分工合理、规范、协调运作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合理划分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从而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和维护了政府采购市场依法采购的良好环境。2005年全市采购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实际政府采购金额4.2亿元,同比增长2.3倍。

4. 积极开展财政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去年对市粮食储备库试行绩效预算,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用政策引导市粮食储备库开拓思维,努力争取省储备粮到我市存储,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场招标投标活动,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认真负责把关,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兑现2004年度有关奖励政策。通过电视、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发表公告,接受2004年度税收奖励申报。2005年,共兑现有关政策奖励840万元。其中对工业园(企业)税收增收奖励316万元;对在2004年度获得中国、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和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奖励40万元;对学校上等级上规模奖励、教育三项奖励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项目奖励484万元。

2.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优化再就业资金使用结构,确保再就业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46万个。二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公共卫生经费的项目管理,做好公共卫生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的追踪问效。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及时足额落实市按每人每年2元标准补助合作医疗配套资金347.26万元,并安排市级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费10万元。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4万人,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56.2%2005年全市共筹措农村合作医疗资金5,407万元。三是认真落实低保政策,筹集配套资金435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了保障网,实现应保尽保。四是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市筹集资金140万元,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军转干部手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军队复员干部和转业志愿兵的解困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五是积极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去年,我市先后遭受冰雹、龙卷风和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我们积极向省财政厅汇报我市受灾情况,及时拨付救灾资金,有效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复产、重建家园的资金。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完善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制度和灾情核定办法,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

3. 贯彻落实中央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积极鼓励扩大外贸出口。认真调查研究,对我市出口大户和退税大户从产品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进行调研,分析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向市政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由于中央调整了出口退税地方负担机制,促进了我市外贸出口,2005年,我市共办理出口退税40,000万元,维护了我市外贸出口的强劲势头。

4.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一是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从200511日起,全市免征农业税。二是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农业投入,突出支农重点,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投入1,000万元解决种粮补贴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防治禽流感疫情工作,积极筹措资金购置预防禽流感疫苗,确保了我市家禽养殖场100%打预防针,为我市杜绝禽流感作出了努力。

5.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大提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投资、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国债,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争取国债资金2,627万元。二是继续做好清远市发展专项资金的投放和归还工作。完成了对清远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后续资金投入,累计资金投入总额达5.48亿元。

6. 认真落实激励型财政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激励型财政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收入增长质量,达到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后劲增强的目标。据统计,2005年我市所属7个县(市)均能获得省不同档次的转移支付奖励和省四税超收奖励。

(四)突出财政监督,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各级财政部门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的高度,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确保了财政的平稳、健康、有序运行。

1. 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大力组织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市委《关于大力组织政府非税收入和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逐步将各项资源性、强制性和垄断性的非税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市级非税收入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市级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壮大了地方财力,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继续完善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做好委托银行代收费工作,做到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收缴制度,有效地防止和杜绝执收执罚单位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腐败。

2. 统筹安排、积极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协助市直有关部门做好有关经济案件的查处工作;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补贴津贴进行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做好我市重大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跟踪检查的情况汇报工作;对全市2004年的住房公积金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了专项资金的管理。

(五)突出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落实。

着力从提高党员思想认识,激发内在动力;打牢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作用,查找突出问题;强化党员意识,细化先进要求;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效果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全体党员同志严格按照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深入领会,学以致用,边学边改的要求,采取主要领导作动员,上级领导讲党课,邀请专家作报告,直接领导搞辅导等方法,把原文学习、专题辅导、典型引路、座谈讨论、交流心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财政工作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2006年一般预算草案

(一)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和市委的工作部署,今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年、跨越年、和谐年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要求,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认真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增收节支,严格依法征税;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今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计划作以下具体安排,提请大会审议。

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58,981万元,比上年增加26,442万元,增长20%。根据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158,981万元,加上预计中央、省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和专项补助,减除各项上解后,全市可支配财力为262,866万元。按此可支配财力,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262,86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5%(代编的全市一般预算收支计划详见附件)。

(二)2006年市直一般预算草案。

1. 2006年市直财政收入计划。

按照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市直财政具体情况,市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51,526万元。其中:市直一般预算收入37,206万元,增收6,200万元,增长20%;上级补助收入15,545万元,主要是税收返还收入和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各县(市、区)上解收入76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00万元(含省平衡奖80万元);调入资金1,320万元;上解省支出3,405万元(其中: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1,000万元)。

2. 2006年市直财政支出计划。

根据2006年市直财政可支配财力,支出计划相应安排51,526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1)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工资发放,计划安排34,283万元。主要增加项目是:预计2006年增加公务员工资3,000万元,增加公用经费和增人增支800万元。

2)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安排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250万元,此外,继续安排禽畜防疫和扑杀补助、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资金、发展全市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动物防疫网络建设等360万元。

3)加大卫生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安排医疗改革经费、结核病防治配套资金、艾滋病监测、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专款863万元。

4)大力推进大文化建设,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增加安排教育方面的支出292万元和计划生育纯女户节育奖150万元。

5)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及补偿金、国有企业改革和再就业专项经费等600万元。

6)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安排农村低保资金35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600万元。此外,继续安排医疗救助金、农村改水改厕专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军转干部补助、残疾人康复配套资金和救灾预备金等770万元。

7)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安排对企业新增税收奖励金、县级经济发展达标奖励金1,350万元。

8)安排城市基础设施专项经费500万元。

9)增加安排专项活动经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人才工作、重大活动等。

10)其他专项经费安排5,476万元。主要是教育费附加支出、环保专项资金支出、口岸补助、政法机关配套等专项经费。

11)补助县(市、区)支出计划安排3,682万元。

12)预备费安排1,000万元。

3. 2006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省实施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清远实际,编制了市直98个单位的2006年部门预算(详见附件)。

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确保新跨越的基础年,也是实现十年翻两番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化基础,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做好2006年的财政工作,努力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2006年我市财政仍然面临较多的减收增支因素,各级财政面临减收增支的严峻形势并没有改变。因此,狠抓增收节支,确保2006年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仍然是2006年财政工作的主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增收节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完整的公共收入管理体系,狠抓收入,做大财政“蛋糕”;同时,要强化支出管理,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支出体系,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要从对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增长质量的分析入手,通过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关联要素的透视,研究壮大清远财政实力的对策;二是建立完善的抓落实工作责任制,坚持局领导分片抓收入制度;三是要严格依法理财,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加大检查、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四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按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足额纳入预算管理;五是不断拓宽收入领域,增强财政调控能力。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加强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增加财政收入;六是要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严禁擅自调整、改变预算用途;七是要建立科学用财机制,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集中财力保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确保重点事业发展需要。继续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密切注意就业形势变化,多方面筹措资金,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财政扶持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支持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双拥、优抚安置和残疾人工作。

(三)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推进管理和制度创新。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改革,着力解决财政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继续拓展范围,积极探索预算外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要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范围延伸,县级财政国库改革要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改进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科学性,增加预算透明度,将项目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政府采购继续扩大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建立健全“两个竞争机制”和“一个制约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要逐步扩大试点单位、试点项目,积极组织实施支出项目重点评价和部门单位综合评价,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收支两条线”规定要进一步抓落实;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要重点抓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四)以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为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准确认识和判断“三农”形势,正确把握财政支农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为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积极筹集财政支农资金。通过预算新增、调整优化存量资金支出结构、依法组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等,积极筹集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二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农结构,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动植物防疫工作,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三是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监督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四是支持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能源等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五是在继续实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免收书杂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在去年我市四个省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全市所有农村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五)加强财政监督,注重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切实加强财政监督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有效途径抓实抓好,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在外部监督方面,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完善和扩大社会监督网络,进一步提高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舆论等社会监督的自觉性,使财政部门的行政行为更符合法律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内部监督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推行内部循环监督机制。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自动化条件,对资金分配实施实时监督,并逐步延伸到资金使用单位;要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级内部循环监督体系。二是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在总结近两年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工作经验基础上,集中精力,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纠正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积极探索财政支出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监督的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四是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认真履行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职能。

(六)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为民理财。

去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都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为民理财,提高为民谋利能力;要积极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同时,要切实加强警示教育和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财政系统反腐倡廉体系。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清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